古人王之涣曾在黄河边发过这样的感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却是很少有人真正能理解的一首诗,因为诗里的意境充满想象,所以很少有人能把她解释的无法挑剔,如“白日依山尽”,说的是白天的太阳在山头消失了光辉,但究竟是哪个山头?你能说清楚吗?肯定不能,因为你到了哪个山头,太阳就会在更远的哪个山头,也许掉到海里也说不准,不过要落是肯定的。“黄河入海流”也是和第一句一样,水往低处流,大海哪儿肯定最低,流到哪儿是毫无疑问的,但需多长时间,要流多远,流到什么地方入海流,在古时候也是很难解决的疑问,不过比第一句要确切一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更明白一些了,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广这谁都知道,但要站多高看多远就让你自己去理解了。现在的公文了报告了最讨厌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了,你让领导怎么签意见,藏头露尾的有什么情况谁承担责任。我就想和这位先人说几句话,不管你看不看得上我:你站在黄河边能看多远就说多远,比如说那一天会看不见“白日依山尽”,我们就在远处看不往跟前去,管它掉不掉到海里去。黄河的河道肯定是入海流的,(要是河道看不出是入海流的,那得等没水后房地产商或着什么经济开发商挪作它用后时间长了人们才可能会迷失入海流的方向。),关键是黄河水在什么时间会不入海流,干脆点,不要支支捂捂拖泥带水的。还有,你最好站在河边的最高处,把黄河的问题看的远一些,不说一步到位,其码也得八九不离十吧。你看看,你模棱两可了几千年,后人也跟着似是而非了几千年,后来不行了有几年都有几百公里看不见黄河入海流了,啥原因不知道,也许有人知道不敢说,怕成为千夫所指,或着是说了也不管用不如不说,后来在上游堵了几个大水库悠着放水,才又看见了黄河入海流,可这恐怕只能救一时,不能补长远,水库不是聚宝盆啊!你要是还在,有良策吗?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生态对地球生存环境的强大纳污排毒净化功能,使人们由衷的承认湿地就等于地球的肾脏。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或污染排放集中的工业园区,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位,都在设法建设人工湿地,最大限度地实施资源有效生态循环,以尽可能的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文明。若城市周边有自然湿地,那可真是上天赐予的不可多得的瑰宝。如杭州西溪湿地就被美名为杭城之肾,是地上天堂的要件之一,杭州市也因此成为全国森林生态城市建设的佼佼者。
    河南省三门峡市南依重山峻岭,北面涛涛黄河,有数千公顷湿地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城市之肾的作用。三门峡是经济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依托当地资源,面对如火如荼的经济发展,三门峡黄河湿地无恙否?如何保护?我想做些探讨。
   河南黄河湿地在河南湿地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三门峡区域的黄河湿地资源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举足轻重,特别是候鸟迁徙期,国家频危物种——白天鹅悍见规模的聚集栖息景观,曾经倾倒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观鸟爱好者前来观察研究,不远千里不惜重金为一睹三门峡这一生态奇观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三月,白天鹅因近郊的黄河湿地与三门峡城市溶为一体而成为三门峡市的特殊市民。多年来,三门峡市府及在三门峡工作生活过的人都为三门峡有这张相征生态文明的白天鹅明片而引以自毫。这种直观效应实际上只是三门峡湿地强大功能的很小一部分,真正的净化生境、调蓄水能力、调节气候的功能才是黄河赐给三门峡的福祉,是保证三门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优美的城市之“肾”,是几乎不被人注意却日夜不停地为市民健康生存奉献的生态之宝,是黄河三门峡珍贵的明珠。
    也许有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从不认为人类的存在需要地球生态系统中其它成员的支 助,尽管生命与生态原理研究早已向人们提示,生存资源短缺的客观现实所带来的种种不详之兆也都在向人们提出警告,可总有为数不少的人置若妄闻利令智昏臆意孤行,使生态环保指令执行起来举步维坚,这应该是人的劣根性在作怪、社会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后果。也许自古以来所有的人都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就应该附属于我们的发展存续,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我们周围的一切,驾驭自然万物就是驾驭我们的生命。这句话应该没有异议,关键是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有局限,不能在“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上真正的驾驭自然,几十年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史实可以佐证,我们的路并没有走好,最危险的召数就是杀鸡取蛋,把供应我们生命资源的自然资源逼迫的无处容身、无法生存、日益衰亡,断了我们和子孙生存的后路。我们的行径和行成的后果告诉我们,这条自作聪明的路正在把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向坟墓。最要紧的是大部分人不能够意识到这种危险的迫切性,不能科学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依然故我的我行我素,若是普通人影响是有限的,若是处在决策地位的高层人员这样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影响将是巨大的。
    三门峡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全世界全中国一样,并没有出污泥而不染。近几年,白天鹅在三门峡几移越冬栖息地已经说明当地经济发展对黄河湿地的冲击力和危害程度。我们看到的是这两年白天鹅减少了,城市名片失辉了,可能会对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有影响,没有看到的是湿地生境的变化将会导致湿地特征植物的衰败甚至消失(近郊湿地内的野大豆目前已处在区域频危状态),湿地生态链断裂,对生活环境、对污水净化能力减退,城市之“肾”受到威胁,对区域气候失去调节能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正常进行。鉴于此,我们动议建立“三门峡湿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意在三门峡近郊仿自然恢复湿地生境200公顷,一为白天鹅越冬栖息创造一个小型乐园,为三门峡及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提供一个观赏三门峡生态风景线的固定场所,二为黄河湿地频危特征动植物建立一个异地保育的摇蓝和基因库,三为通过湿地生态效应现场观摩,使社会公众和在校学生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生存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解,促进三门峡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我们对三门峡近郊黄河湿地的踏查和了解,认为湖滨区黄河湿地王官景区建立“三门峡湿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条件最理想。该区域湿地面积辽阔(总面积约在1000公顷走上),是国家已经征购过的三门峡库区淹没区,因为库区季节蓄水的原因,这里可以种一季庄稼,河务局为了移民的脱贫致富,就由当地村民在不影响黄河安澜的情况下自主经营。“三门峡湿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选址涉及湖滨区会兴街道办事处的东坡村和西河底村,湿地管理处在此建立“三门峡湿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影响移民村收入,涉及社会稳定,必须得和村民签协议,给村民补偿才得进入(还没有与河务局商量,地权是河务局的,他们才是主人),估计年亩得100多元,年支出得40万元左右,按十年(时间短无法见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计算,需400万元,建设费最保守也得1500万元左右,三门峡湿地管理处是财政差供单位,人员工资现在还发不全,真的是难。希望有责任心的人士和企业能够为社会献出爱心。
    三门峡黄河湿地在1995年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宗旨是以保护大天鹅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因国家频危物种白天鹅云集这种湿地资源才被引起重视),2003年成立的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分局(报批的是付处级),2005年市编委批的是正科级,叫三门峡黄河湿地管理处,下设灵宝、陕县、湖滨、渑池四个管理站,隶属关系为业务指导关系,市一级单位的经费性质为财政差供,县市区级有财政全供的,有差供的还有自收自支的,划定保护区保护面积的地权属黄河三门峡库区和小浪底库区淹没区的归河务局管理,经营权由当地村委会管理,不属于淹没区的归当地政府管理。三门峡湿地管理处对黄河湿地的管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虽然国务院、河南省政府、三门峡市政府都对湿地保护下过专门的文件,但对三门峡黄河湿地所处的特殊情况,可操作性不强。
    三门峡湿地无恙否?这好象不是大问题,应该是我们说了算。

关于我们    授权申明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09  ICP备案号:豫ICP备20014513号-1

地址:三门峡市六峰路涧河北  电话:0398-2826585  邮箱:smxhhsd@163.com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