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黄河湿地生态优美,美丽的白天鹅徜徉其间,这是一个能为周边居民、游客提供能游能赏的生态湿地。笔者畅想,三门峡黄河湿地应以让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展示绚丽多姿的湿地生态景观,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湿地可实景系统地展示、演绎湿地生态性,辅助模型、微缩景观,并尤其注重本地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的推介,使市民能近距离、全方位、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生态湿地的深刻内涵
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创建目标,三门峡自然也不例外。显然,“生态”乃“生态园林”的核心与灵魂。“生态园林”以“生态平衡”为指针,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使得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构建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相对稳定的群落。可见,在三门峡黄河湿地中凸显“生态性”意义重大,有助于我们摒弃生态园林就是单纯植树、绿化的过时观念,转而注重湿地公园的生态特性。
笔者设想,湿地可以从这些方向入手,在整个湿地内有机、系统地展示生态湿地的特性,并辅助以设置模型、微缩景观、实景或者现场讲解、文字说明、试验、影视播映、资料展示、数字化演示等方式进行具体的阐述解释。
湿地的生态性,除了可供观赏、美化环境的传统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以及湿地系统自身应具备合理的生态结构——前者意味着湿地可以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弱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土壤、水系,后者则强调湿地自身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符合生态学原理,并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湿地内宜提倡大力发展本土生态、种植乡土树种,以发挥乡土优势,特别应突出因长期生存进化从而已经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够有效改善环境的植物种类。如果只是栽种清一色的速生树种,见效较快,但这些树种寿命有限,不宜推广,应多采用本地优良的阔叶树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丰富多彩的生态林带。还有,城市的植树绿化往往存在一个通病,即单调地栽种树木,或是培植草地,而缺乏构筑成符合生态性的绿地、湿地系统的意识。因此笔者设想,可以在湿地内道路上栽种适合本土的乡土树种,与湿地系统相接合,或者选取三门峡特色最突出的生态景观,将这些已经形成的良性生态系统复制于湿地内。从而建设成多层次的园林、湿地,构成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与湿地、水体等相结合的优化格局。相对于纯草地而言,立体湿地可观花、观叶、观果、观草,植物种类丰富、搭配合理、互惠共生,不但可以增加空间绿化率,而且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具有更为明显的生态优势。
现代生态湿地,在局部上要考虑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之相辅相成,在整体上则追求植物群落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即在传统的“点”、“线”、“面”的布局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能调节地理气候、特色的生态环境的湿地、山体和其它“生态走廊”。这些“走廊”包括湿地、道路、自然河流和湖泊等等,从而有机地连接其他绿化点、面,形成绿色网络,创造一个动态稳定的湿地系统结构。
    总之,当三门峡黄河生态湿地和园林颇具规模之时,湿地系统内和周边不但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环境更幽雅、生物的种类更丰富、景观功能更多样化,而且人与自然之间空前和谐,人们一面惬意地休闲、游憩和观赏绿色风光,流连在与绿色环境相得益彰的雕塑、园林小品周围,沉浸于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之中,获得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体验,一面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动物和谐共处,比如与美丽的白天鹅进行互动,实行保护与共生相结合,那么,一定能借此充分地展示三门峡的城市形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而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态、美丽三门峡建设。

关于我们    授权申明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09  ICP备案号:豫ICP备20014513号-1

地址:三门峡市六峰路涧河北  电话:0398-2826585  邮箱:smxhhsd@163.com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56号